镜画者文集


生查子(游雨岩)


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美国十讲》读书笔记

作者:资中筠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摘要

第一讲 美利坚合众国之由来

P3 可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英国还是提高征税,其中主要一项是对茶叶交易征税,在美洲的那些人觉得不合理,就要反抗,所以美国独立实际上是从抗税开始的。

P6 其中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现在是从诺亚方舟以来(也就是开天辟地以来),千载难逢的一个机会,我们可以脱离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了解这句话之后,就会理解,美国一天到晚认为它自己的制度是天下最好的最优越的最先进的,要把它的制度推广到全世界,其根源就在潘恩的那本小册子里。

P7 从1776年打赢独立战争,到1787年,过了11年才决定讨论要不要一个统一的国家以及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府,说明独立战争并不等于建国。所以我说美国这个国家本身是谈出来的,不是打出来的。

P11 有一本书《辩论》,编译者为旅美学者尹宣,是非常严肃的学者,可惜已经早逝。他经过研究比较了那次辩论的记录稿的各种版本,翻译成中文,并做了详细说明。这本书非常宝贵,可以看到他们每一天的会议讨论什么问题和辩论经过。

P13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大家最后都宣誓表示对讨论经过保密,不管自己曾经同意或激烈地反对过哪一条,回去之后绝不把分歧外传,绝不动员选民来捣乱。会议记录是保密的,成为机密档案。因为这部宪法已经根据大家同意的议事规程通过,它就是合法的,我们都承认它的合法性,不可以再回去动员群众来反对。这点非常重要,是民主的精髓。到现在,美国都遵守这一规则。

P15 于是等宪法批准生效时已经包括了这十条修正案,即现在所谓的《权利法案》,实际上等于是宪法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部分。现在人们提起美国宪法大概最熟悉的就是《权利法案》。以后又有多次修正案,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二十七条修正案。

P18 总统不是直选的,但基层的官员,包括州长,都是直选的,还有州议会也是直选的。所以美国真正的民主不在华盛顿而在基层,越到基层越民主。

P19 总之,宪法、民主程序、遵守游戏规则的基本训练以及基层的民主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基石。

第二讲 精神资源

第三讲 进步主义改革

P54 矛盾尖锐化到一定程度,最终会爆发革命或动乱。所以在还么发展这个的地步的事后,就开始在各方面进行改革,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不流血的、和平的、渐进的、以法治为基础的改革,就是每一条改革措施都要通过一条法律,把它固定下来。

P57 所以现在不光美国,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所制定的对于生命的赔偿都是非常高的。一方面从理念上体现对生命的重视,另一方面是对不遵守安全条例的资方要有一个有效的制裁力度。这也是一大进步。

P62 不是说政府什么事都可以介入,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政府有权介入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矛盾。

P63 作为美国的特点,在“权”的一方,大多数是国会,而不是在行政部门。

P64 这样,有些州率先通过一些进步的法律,然后其他州逐步跟上。其他州为什么有动力来效仿呢?因为公民有迁徙的自由,可以用脚投票,没有户口问题。

P73 还有一点我要说明的,就是美国的腐败主要在国会。执行部门比较超脱,因为它没那么大的权力,特别是在财政上没那么大权力。

第四讲 1930年代小罗斯福新政和1960年代群众运动

P92 总之,美国的主流知识界有一种“礼崩乐坏”的感觉,一部分人归咎于1960年代的群众运动。
美国的钟摆向来是左右摇摆,到一定的时候他就往左摆一摆,起一点改革的作用,把一些弊病冲一冲,再过一些时候又向右摆回来。经济政策一会儿刺激需求,一会儿刺激生产,一会儿向资本倾斜,一会儿向低层弱势群体倾斜。但总的来说,资本的力量还是最强大的。

第五讲 缓解社会矛盾的重要因素

P94 那么为什么在美国就没有这样的气候,既没有社会民主主义,还对共产主义如此惧怕?
美国学者提出解释比较有影响的是“新边疆说”。可供开发的西部的存在缓和了社会矛盾。这是一种解释。这种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提供部分解释,但是这只能限于前一百年。到西部都开发完了,这个优越条件就没有了。

我个人对这个问题有两点解释:
一是时间差。社会主义思潮刚刚传到美国来,还没有成大气候,矛盾就开始缓解,这是一个时间差。

二是“反面教员”。在1929年的大萧条时期,,资本主义真的是出了大问题,共产党和苏联的威望当时是最高的,包括美国。这是在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当然是一个非常短的时期,美国有过“倒移民”,因为有大量的失业,一些人去苏联找工作。
真正使共产主义理想受到打击的,是1933年到1936年斯大林搞的大清洗。从此以后,社会主义特别是共产主义在美国是个反面的词。到二战以后,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干脆被相提并论,一个极左一个极右,都是民主自由的对立面。

P99 根据“向下滴漏”(trickling down)的理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财富逐级向下滴漏惠及全民—避免了有的国家那种大规模赤贫的现象。不过,这里财富的再分配非常重要,他们及时采取了让步的政策。所以美国大规模的公益慈善事业的产生,差不多和美国大垄断集团的产生是同步的。这一点是其他国家没有的,在欧洲国家也没有。

P100 我写过一本书叫《财富的归宿》,专门讲美国的私人公益基金会,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
公益基金会本身是矛盾的体现。那些大财团巨头在致富过程中巧取豪夺、残酷无情,而在捐赠中又如此热忱慷慨、急公好义,以社会乃至人类的福祉为己任。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矛盾现象,体现一种双重人格,这一双重人格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美国国民性的缩影。要了解美国,不能越过这一侧面。

P107 美国现在非营利组织多如牛毛,这类公益性的大大小小基金会已经有几十万家。大都是为了改善美国本身条件的,每个基金会成立的宗旨五花八门。

P110 卡耐基本人有自己的一套理念,他发表了一篇文章叫《财富的福音》,现在成为所有慈善事业的经典理论基础。
他有一个很坚定的信念,就是随便布施别人,比守财奴危害更大。所以必须“科学地”用这些钱,能够治疗社会的根本弊病。

P117 卡耐基还有一个理论:人一定要在他生前把钱全捐光,不要等到死后捐遗产。
他提出了七个应该捐钱的领域,就是他所认定的社会最大的需要,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医疗和教育。

P119 第一代捐赠者可能对基金会的工作取向有些影响,以后就完全脱离家族控制,由专业人员来管理了。
他们支配着不属于他们的财富来实现他们的理想。这类人后来发展成一类行业人士,我称之为“基金会精英”。
在一个信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这种捐赠文化和志愿精神是平衡财富、缓解矛盾的重要因素。

第六讲 私人基金会的理念与管理

P126 但美国的文化信念与中国的有很大不同,他们是讲个人奋斗的。富人们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变成纨绔子弟,专门吃老本,把遗产给子孙并不是一个主要出路。

P130 那些大的基金会早起聘请的会长都是水平很高的,非常有眼光,对基金会发展的方向和业绩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看到比如像洛克菲勒有几个任职较长的会长,他们每年做的工作报告,眼光非常远大,有远见,都是先讲国际大事,再讲美国,然后落实到我们基金会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比总统的国情咨文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P132 我们现在很多人提出来科学会不会祸害人类,他们老早就想到了,在1930年代时就提出了这个问题。我看到这些材料以后确实比较吃惊,这些人真是非常有远见的。他们把基金会的资助转向社会科学,重点有经济学、行政管理和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就是说他认为必须促进国际间的了解,才能够防止战争。
到二战前夕,1933年、1934年,希特勒开始迫害知识分子,洛克菲勒基金会会长在工作报告中就提到需要有一个抢救欧洲人才的项目。后来,这些科学家制造出了原子弹,显示出了巨大的杀伤力。

P133 我看到洛克菲勒基金会内部还有一个讨论,反思自己有没有犯错误。他们经过讨论后的结论是:科学本身无所谓是非,我们不能阻止科学的发展,科学总是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下去,但是掌握科学的人是有责任的。
于是,基金会下一步就是加强对发展人文科学的资助。他们的思路是这样一步步来的。这些人非常有思想。绝不是拿了一大笔钱,看谁穷、谁需要就给谁,或者单纯达到缓解贫富差距的目的。他们背后是有这样一种思想支撑着。

P134 比如青霉素是英国人发明的,但他的研究经费相当一部分是洛克菲勒基金会给的,当时多久能成功并没有把握,但没有了后顾之忧,他真的就在很短的时间内研制成功了。这个成功带有划时代的意义。

P135 那么政府如何监管这些机构呢?其实政府不需要监管,因为美国有充分的结社自由。因为享受非营利机构的免税,所以主要就是税务局监管,如果发现违反非营利的原则,例如偷偷营利,就会受到严厉惩罚,或者干脆取消非营利地位。还有一条是不得干政,在美国就是不可以进行游说活动,推动国会通过某一项法案,也不能资助候选人竞选。

P136 还有一点,比如说你资助一个研究项目,这个研究项目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与政策有关系的,恰好支持某一派的观点,这不算干政,因为资助者不对研究结果负责,这也是一条原则。

第七讲 外交思想与世界霸权的确立

P142 所以我提出一个对美国的观点,就是对内的民主和对外的霸权主义,这两个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P148 我的看法是它在国内的民主是真的,它在国际上自以为替天行道,维护人权,也不能说都是假的。

P149 但是美国又有一种“美国例外论”,就是为达到它所谓的道义目标,可以不择手段,别国不能做的它可以做。

P150 但是在国际上,没有这样一个刚性的制约制度,实际上实行的还是强权政治。《联合国宪章》起不到国际宪法的作用,因为没有强行实施的机制。

第八讲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

P156 超级大国的对峙,一方面是地缘政治,一方面是意识形态。根据共产主义的理念,共产主义要在全世界取得胜利,就是资本主义必定要灭亡。美国作为自由世界的领袖,它认为共产主义是对根本的人权和自由的最大威胁。所以为了保护自由,就不能让共产主义有自由。

P158 “杜鲁门主义”还提出了一个“间接侵略”的概念:并没有人直接出兵美国,但侵略了别的国家就相当于间接侵略了美国。根据“间接侵略”的说法,美国的安全线可以远离国境,这的确是创新。实际上,这奠定了美国战后整个对外行为的理论基础。美国到处理直气壮地进行干涉,就是基于这一理念。

P165 “尼克松主义”总的来说就是收缩战线。从“杜鲁门主义”开始的那些“主义”,都是为扩张找根据,而“尼克松主义”是收缩,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变。

P169 美国对外政策的特点
一是美国不需要直接占领别的国家的领土。
它需要的是全面的经济、军事、文化势力范围。
二是美国在冷战中以加强盟友的力量加强自己。
三是美国能使“顺我者昌”,而苏联办不到。
追随苏联的国家不能昌盛的原因,我认为有两个:一是苏联太大国沙文主义,民族利己主义太严重,只要盟国服从它的利益,而不顾当地人民的福祉;二是苏联本身制度就有问题,计划经济加政治专制就是不成功的,还要强迫别的国家采用它的模式,不需改革。
四是援助的成效取决于受援国本身。

P178 另外我还有一个预见,认为“美国衰落论”是没有根据的,只要世界上优秀人才自然流向还是美国的话,美国是不可能衰落的。特别是今后知识经济的时代,美国的优势还是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P179 前面提到冷战时期美国可以使“顺我者昌”,现在已经力不从心,正在失去这个优势。

第九讲 回顾与展望

第十讲 美国与中国

P214 这是美国一厢情愿,因为它自己是谈出来的国家,而中国的传统是打出来的政权。


笔记

  1. 从本书起,以及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从中提炼、汇总出以下问题的专门阐述:《中美两国社会问题解决方式对比》。
  2. 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常常会思考到不同主题的问题,但这些想法往往零散、不完整,可以在单独的笔记中先列出这些主题的记录,在阅读不同书籍时逐渐添加,再定期整理这些主题,整理过程中再看需要补充阅读哪些资料。
  3. 公益基金会所做的事情,到底是一种社会发展良好的体现,还是社会弊端不得已的必然措施。
  4. 公益基金会资助研究了很多项目,为社会带来了很多贡献。但是这些研究成果本身也有不可估量的负作用。这些负作用会不会扩大社会文明的缺陷,从而让基金会的研究走向一种不断修正错误的循环中。
  5. P189 文化影响有时到了一定程度,不接受也得接受,只能顺势而为,很难逆势而上。
  6. P214 全世界通过谈出来的国家有多少先例?恐怕屈指可数,但中国朝代更替的血腥传统更让人不胜唏嘘。

上一篇:闲谈录


下一篇:家乡照片

查看评论